您好,欢迎访问 黔东南共青团 官方网站!
邮箱:tqdnzwxcb@163.com 新浪微博:青春黔东南 微信公众号:青春黔东南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牌建设 > 志愿者行动 >

【青春黔行 志愿麻江】“布”同反响,南农研支团与麻江学生探寻非遗“染”系列技艺之美

作者: 来源: 京农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 发布时间: 2024-01-25 16:15:00  点击: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农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结合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优秀非遗资源,围绕非遗文化中“染”方面的知识与技艺,以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为学习切入点,在麻江县龙山中学开设扎染、植物拓染等“理论+实践”课程,用兴趣将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深植于学生的内心。  

    研支团志愿者在课堂上进行非遗文化理论宣讲,组织学生了解枫香染的文化背景,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的活动中来。

    同时,研支团联合枫香染州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龙全成,带领学生来到位于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的瑶之韵成秀文化工坊参观、学习。在染缸旁,龙全成向同学们介绍了枫香染的历史渊源、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并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很多同学就是我们村里的人,欢迎大家常来看看。大家一定不要遗忘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啊!”

    通过学习枫香染的历史、参观精美枫香染工艺品、与传承人的近距离对话,许多学生心中对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的心被唤醒,纷纷表示愿意深入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艺。

    扎染也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通过将布料上的一部分结扎起来起来,再进行染色,以形成特殊的图案效果。扎染工艺制作中原材料简单、操作易上手等特点让研支团志愿者选择将其作为非遗“染”系列实践第一课的内容。

    志愿者细致地向同学们介绍扎染的发展历史和工艺特色,展示了扎染的制作过程,并重点示范了扎染“扎结”步骤。学生们都用橡皮筋将棉布扎成喜欢的样子,再经过放入染缸浸染、氧化、解橡皮筋、漂洗的过程,一张美丽的扎染手帕就完成了。

    通过扎染体验,学生们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创造兴趣。

    在前期学习中得知枫香染的染料取自名为蓝靛的天然植物,旨在把自然染入织物中,让人们将枫香染工艺品穿戴于身时,能更加健康、舒适。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植物染的原理,研支团志愿者开设了“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拓染”课程。志愿者与学生一同将提前准备好的冬季花叶放在加入了明矾的水中浸泡,帮助其更好地染色。随后,学生们发挥想象将处理好的花叶在白布上摆放好,并通过敲拓的工艺手法将植物叶片、花瓣中的颜色、叶片轮廓及脉络纹理拓印下来,留住植物的香气、纹理及色彩。

    植物拓染创造着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美学,也书写着传统非遗技艺独特魅力。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冬季的五彩斑斓,并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块简单的白布,经过枫香染、扎染、植物拓染等不同技艺的处理,就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南农研支团通过开设课程、联合非遗传承人宣讲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下一步,南农研支团将继续探索非遗文化传承课程,把更多中国的经典元素、民族的优秀传统元素浸润到学生的灵魂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文化,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上一篇:南农研支团:打造“非遗+劳育”特色课
下一篇:躬耕黔贵,“益”路“黔”行!南京农业大学研支团赴贵州省麻江县支教十年工作综述